量化守正,主观出奇——重新认识进化论
新年好!首先祝各位投资者蛇年大吉,心想事成!
一年之计在于春。在新年的首篇文章里,除了分享对市场的看法以外,我还想和大家多聊聊投资策略方面的思考。
进化论已经走过了十个春夏秋冬,这十年中我们在打磨策略方面下了很多功夫,也沉淀了不少对市场的理解和投资方法论。进化论究竟在做一件什么样的事情?未来我们将如何运作基金?这篇文章会详细回答这些问题。
01
主观和量化,谁更胜一筹?
这是一个行业内争论已久的话题。正好两种策略我都在做,从我个人这些年的感受来看,我的答案是:量化守正,主观出奇。
为什么?核心理由在于基因架构决定了发展高度。量化投资天然带有分散性和均衡性,辅以理性的投资决策和交易执行。
如果用遗传学来打比方,那么量化的基因禀赋可以让它走得更远,行得更稳,而且这种基因表达是可验证可复制的。
以量化最主流的指数增强策略为例,指增策略以指数为锚,就必须在价值、成长、消费、医药等行业上分散投资,一旦大幅偏离指数的行业权重就会触发风控。所以量化模型在选股时首先必须做到行业上的分散,其次才是思考如何在各个行业中都做出超额收益。
反过来讲,量化无法通过单压某一两个行业赚取长期稳定的超额。
试想,在一个行业中选出有超额的股票可能是运气,但如果在十几个行业中都能选出有超额的股票,那一定是实力。这就好比雪橇犬拉车,量化获取超额的动力来源更分散,所以超额会更稳定。
主观策略则带有一定的个体路径依赖,因为大部分基金经理都有鲜明的风格,比如价值型、成长型、周期型等等。
在风格轮动频繁的A股市场,想持续跑赢市场对主观基金经理的风格择时能力要求非常高。当然行业内也有做得很优秀的基金经理,但至少从我的角度出发,量化策略在持续获取超额方面比我自己主观选股更有优势,不至于为了等待一个市场拐点而给投资者带来持有期间的煎熬,毕竟投资者能拿得住才能最终赚到收益。
其实主观也好,量化也罢,与其争论哪个派更优,不如在能力圈范围内找到适合自己的打法。
对我而言,就是以量化策略作为压舱石,因为守正意味着穿越周期,再以小仓位的主观策略作为出奇的突破口,等待一些公司重大拐点带来的丰厚回报。“量化守正,主观出奇”,我相信这是对长期回报最有利的选择。
02
为什么进化论要做有逻辑的量化?
2024年我们的量化策略表现出了不错的竞争力,不少人来问我们是怎么做的,也有质疑的声音认为我们是人工干预的量化,不是真正的量化。
在这里我想明确表态,进化论的量化策略是完全基于量化模型进行选股和交易的,严格按照量化的投资和风控流程进行运作。
除了量化策略系列,我们还有一个复合策略系列,也就是灵活配置公司内部主观和量化策略的组合基金,这是我们运作时间最长的一个策略。量化策略在2024年得到了市场验证,未来我会将绝大部分复合策略的资产配置在量化策略中。
看好我个人选股和择时能力的朋友们也不必担心,因为进化论的量化策略模型已经融入了很多我个人的投资思想。我把这些年积累下来的投资经验从各个维度抽象总结出来,并用数学语言表达为一个个的因子,再把这些因子融合到量化模型中去。
所以我并不会在策略中消失,而是以另外一种形式呈现和输出。甚至在量化模型的帮助下我更能集中精力去拓展上限,做更深度的宏观和行业研究。除非世界发生了重大突变,否则量化模型在全局思考和执行效率方面远超越我自己。
而且这样的量化模型我是可以很安心的,因为它的可解释性强,不是黑箱。去年我们提出了“做有逻辑的量化”的口号, 并非单纯为了标新立异,而是我们做量化的初衷。
投资从来都不是一个简单的数字游戏。股票市场的背后有经济、有社会、还有人性等等,任何模型都只是对现实世界的简化。
所谓有逻辑的量化,就是我们的模型中有统计类的因子,这部分能借助数据科学的力量提高投资效率。但更重要的是有逻辑类的因子,让模型能够把握市场运行的底层逻辑,尤其是在极端市场环境下能够“耳聪目明”。例如2024年春节前的小微盘股流动性危机时,模型能够快速应对,不至于陷入几倍标准差外的盲区。
写到这里,想起来去年12月我参加好友李国飞老师举办的个人影像艺术展,主题为“将心注入”。他的作品不同于传统的摄影,而是把现代摄影和色彩画作的手法融合,将人的主观情感注入写实的数码照片中,形成了直击人心的独特艺术作品。
图片来源:“李国飞哲学与投资笔记”公众号
这给我带来了很多启发。其实做有逻辑的量化也是某种意义上的“将心注入”。计算机技术给人类带来了更强大的算力,通过数据和模型我们能够很大程度描绘出现实世界的模样,就像数码相机可以准确地定格按下快门的那一瞬间。但模型终归是冰冷的,而人类世界是鲜活的。所以,当我们将心(逻辑)注入到模型中去,让模型除了有理性的硬核外在,还有灵动的精神内核,富有生命力和反脆弱性。这就是为什么进化论要做有逻辑的量化。
03
2025年重点关注经济基本面的变化
接下来谈谈对今年市场的看法。A股中长期的趋势是向上的,或有波折,但是未来半年每一次的回调和怀疑都是上车机会。
从2024年9月底我们提出了“市场三级火箭”的情景假设,到现在已经走完了第一级,今年的重点就是验证第二级:经济基本面是否实质性好转。不过在此之前,市场的风险并不大。从股债收益差看,截至春节前最后一个交易日股债收益差为6.4%,仍处于历史高位,说明股市依旧具备性价比。
数据来源:Wind,截至2025.01.27
或者换一种角度看,因为质疑股市而踏空的风险更大。在低利率、强刺激的时代,继续把钱都存在银行是非常不明智的行为,因为实际购买力贬值的速度会很快。股市的中枢会有实质性的提升,因此下跌的空间也不大。
2025年聚焦的重点还是在于经济是否能实现实质性的复苏。这需要关注五个方面:
1. 广义赤字率提升6%以上从而带动PPI和ROE的回升;
2. 落后产能的淘汰出清加速;
3. 消费刺激加码;
4. 资产负债表不再缩水(房屋价格稳定);
5. 科技创新有突破(AI、人形机器人等)。
关于第5点,2025年成长赛道中相对看好AI和人形机器人,主要是因为互联网大厂有望拉动AI相关领域的投资,以及一些可能入局人形机器人的潜在科技巨头。春节期间最令人瞩目的莫过于Deepseek的横空出世,引发了国内外热议,不仅为AI应用的加速发展打开了想象空间,也为国产大模型的自研发展注入了信心。
上一轮引领中国创新周期的是光伏和新能源汽车行业,我们认为未来AI和人形机器人的前景广阔,有望替代光伏和新能源车,成为驱动下一阶段经济发展的新动能。
总体来说,当下的市场处于有一定赔率和一定概率的位置,整体性价比较高。但是今年也应该注意各种风格的切换,市场整体可能是震荡向上的,但把握对风格才是获得超额收益的关键。
风险提示:本内容登载于此仅出于传递信息之目的,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、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,进化论资产不作任何明确或隐含的声明或保证,且不承担信息传递的任何直接或间接责任。相关信息仅供参考,不构成广告、销售要约,或交易任何证券、基金或投资产品的建议。本内容中引用的任何实体、品牌、商品等不代表进化论资产的投资实例。
版权声明:本内容版权归进化论资产所有,未经进化论资产授权,任何机构和个人请勿以任何形式发表、转载、改编、摘录、引用。如转载使用,请联系本号获取授权,并注明来源及作者、文内保留标题原题以及文章内容完整性,请勿以任何形式曲解原意。